首页 > 新闻资讯 >

迈向住有所居的明天

——写在全国1000万套保障房全部开工之际
来源:新华社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截至10月底,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房超过1000万套,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完成目标任务!
  这是一场攻坚克难的战役:2011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资金、土地、工程质量等许多难题在实践中不断破解。
  这是一个任务繁重的工程: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同时,我国正加快完善相关法规,保障房的建设、管理、运营日益走向规范化。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克服各种困难,确保了保障房年度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正按照计划推进,百姓住有所居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一份日夜不忘的牵挂——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心系保障房建设,要求千方百计,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亮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实践。
  2008年11月,在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措施时,党中央、国务院就决定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措施和重要民生工程加以推进。
  此后两年多时间,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1300万套,其中竣工800万套,大批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
  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顺乎民心的重大决策。
  胡锦涛总书记一直把帮助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这件民生大事放在心头。无论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论是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还是在各地考察,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他念念不忘的牵挂。
  2011年元旦前夕,北京。胡锦涛总书记冒着严寒,考察了朝阳区管庄路保障性住房常营项目建设区,听取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总体情况汇报,并来到廉租房住户家中看望。
  4月29日下午,天津。前往这里考察的胡锦涛一到天津,他就直接前往位于北辰区的秋怡家园保障性住房小区,了解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在公租房住户家,他逐个房间查看,并仔细了解租金等方面的情况。
  8月中旬,广州。在出席深圳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前后,胡锦涛又考察了广州市白云区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同当地负责同志深入探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并在廉租房住户家,同住户促膝而谈。
  胡锦涛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发展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千方百计确保土地供应、确保资金到位、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分配公平,帮助更多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努力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同志在不同场合强调,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约束性指标。要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保障性住房的范围、方式和标准。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要建立健全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确保公平公正透明。他们强调,要切实把好事办好,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全面动员,奋力拼搏。中华大地上,迅速掀起了推进保障房建设的热潮。
  一种承诺必兑的信念——为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各地和相关部门奋力拼搏、攻坚克难,使得2011年成为行动快、工作推进力度最大的一年
  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是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最大、建设进度最快的一年。
  2010年12月,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职责,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1月2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各地要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会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强调,没有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向国务院作出报告,有关部门根据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2011年和今后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
  2月24日,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公平分配,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的任务,努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会上,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省区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责任书。
  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未来5年,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纲要还提出,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
  6月11日,李克强副总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出席部分省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确保任务落实,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分配公平,三方面齐头推进,实现今年保障房建设目标,兑现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
  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和贷款支持力度,确保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11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到9月底,国土资源部已落实4万多公顷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基本上保障了建设用地需求。
  10月11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和分配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李克强在讲话中强调,要把确保质量和公平分配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生命线,建设质量优良、分配阳光的工程,使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保障房建设管理问题进行专题询问。
  ……

  一项项具体的政策,一个个有力的措施,一份份强大保障,不断为工程建设添砖加瓦。全国保障房开工率逐月上升,从6月的56%,到7月的72%,8月的86%,9月的98%,直至10月末达到100%。

  一场攻坚克难的战役——从数字、图纸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的过程
  “我们有三条标准,不是动一下土就算开工,必须三分之一达到结构完成,三分之一出地面,三分之一做到基础浇筑混凝土。”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说。
  从数字、图纸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各地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破解了保障房建设中一个又一个难题,创造了经验,创造了奇迹。
  一方面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另一方面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据测算,完成2011年保障房建设任务,需要投资1.3万亿元左右,仅靠中央财政显然不够。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必须拓宽思路,完善制度,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面对资金难题,陕西省依托省属国企,创造了保障房建设融资的“陕西模式”——省政府出资10亿元,省大型国企延长石油集团拿出30亿元,以40亿元的资本金成立了陕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公司。通过市场融资,公司共筹措资金100到12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资金困难的市县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吉林、内蒙古等地把目光投向了土地出让收益。国家规定,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他们把这一比例提高到20%。河北、甘肃、湖南、重庆甚至拿出土地出让毛收入的5%,支持保障房建设。
  一方面时间紧、任务重,另一方面土地利用上又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征收、拆迁周期。地从哪里来?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加大土地政策支持,提高审批效率,坚持民生优先,把宝贵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先用在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
  上海采用多部门会审、并联审批等方式,加快土地审批等程序。浦东新区航头大型居住社区基地,今年4月正式启动土地储备,9月底即开工建设,比普通住宅项目的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一方面要保证工程进度,另一方面监管力量又严重不足,工程质量如何保证?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确保保障房质量,必须严把规划选址关、建筑材料关、设计施工关、竣工验收关这“四个关口”;同时,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保障房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重庆市按照“均衡布局、适于就业、配套完善、环境宜居”的原则,把公租房布局在一、二环线之间21个大型聚居区内轻轨沿线或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一般距离交通站点500米左右,方便群众出行,受到群众欢迎。
  监管人员不足,一些地方在建筑工地上装上摄像头等仪器设备来帮助监测。在江西省九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记者看到了一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只要输入项目名称,或在电子地图上点击,就可通过视频看到九江市任何一个保障房工地施工的情况,连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都一清二楚。
  一方面要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另一方面要确保分配公平、运营顺畅,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把保障房分配好,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如果把握不好公平公正这杆“秤”,保障房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群众就不会真正满意。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阳说:“这些年来,社会上对保障房分配问题有一些议论。保证分配的公平公正,最好方式就是公开。”
  在透明的阳光下,不公平的“灰尘”无处藏身。重庆建立了公租房信息网和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房管、公安、民政、社保、工商等多部门信息共享,可及时有效查证申请人的工作、收入、住房等情况。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完成,将使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左右,不仅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而且努力满足中等偏下收入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